惠影像| 沙澳何氏:晴耕雨讀 余韻裊裊

  

沙澳村文武廟連著佛爺廟,一方廟宇,儒釋道三教并存。

  沙澳何氏宗祠,承載和記錄著家族的驕傲和志趣。

  沙澳村民秉持良好家風,務實開拓。

  文武廟內藏有一口大鐘,歷史悠久。

  何氏子孫在沙澳村聚族安居,守望相攜,漸成一方族群。

 

  農耕文化館里展示的農耕相關物件。

  村中設有自建的農耕文化館,展示了村民捐贈的農耕相關物件。

  沙澳村種植的嘉寶果收獲中。

  三棟沙澳適宜耕種,晴耕雨讀,余韻裊裊。

  悠悠西枝江水,由南向北流經三棟沙澳。兩岸適宜耕種,水陸路兼宜。清康乾年間,粵東人口大量增長,眾多客家先民走出山區,來到東江流域平原一帶繁衍生息。沙澳何氏于彼時從梅州興寧遷來落擔,其子孫聚族安居,守望相護,漸成一方族群。300多年來,歷代何氏村民辛勤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口齒日繁,將沙澳建設成一個美麗富足的家園。

  沙澳何氏宗祠,承載和記錄著家族的驕傲和志趣。該宗祠為樂耕堂,祠堂有一副對聯“荊樹有花兄弟樂;硯田無稅子孫耕”,典雅高致!扒G樹”典故來自唐代歐陽詢《藝文類聚》中的周景式《孝子傳》:“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荊同株,接葉連陰。嘆曰:‘木猶欣然聚,況我而殊哉’,遂還為雍和!薄俺幪铩币蕴镉鞒,把讀寫看作耕作。兄弟同心,事關家庭和睦,而耕作讀書,關系生存發展,從堂號到對聯,都表露出一種寄望與勸告,潤人心田如春雨潤物無聲。

  因沙澳是晚清翟火姑的起義發源地和最后巢穴,又是起義首領之一何亞黃的故鄉,當年翟火姑退出西枝江、逃往紫金后,清兵為了泄憤,在沙澳實行焦土政策,沙澳何氏宗祠損毀嚴重。劫難過后,何氏村民在一片廢墟、滿地荊棘中重建家園,重修何氏宗祠。重修后的何氏宗祠大門前,鋪滿麻石條石板,柱礎、麻石條等建筑構件在墻角隨處可見,可見這座建筑的原貌是何等精美結實。

  揆諸沙澳村史,不少讀書人走出沙澳,從文從武,人生閃光,也有不少商賈,創業致富,造福鄉里。但對大部分村民來說,這里是他們的家園,晴耕雨讀更多是一種生活方式,人生即使不能有大成就,在肥沃土地常有收獲也是不錯的小幸福。于是,一種務實恬適的生活哲學在這片土地流傳。

  沙澳何氏宗祠不遠處,跨過幾個池塘和幾片稻田,可以看到一座重修的古廟——文武廟,主殿祭祀“三帝靈君”,從左到右分布為關圣帝君、文昌帝君、醫靈大帝,寄寓文武雙全和對生命健康的追求!叭垤`君”左右兩側,還有牛王爺和觀音塑像,一個事關生產,一個事關生育,可謂妙矣。此外,文武廟左邊還連著佛爺廟。一方廟宇,儒釋道三教并存,多元信仰匯流。

  沙澳村民秉持良好家風,務實開拓,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勇毅前行。這是晴耕雨讀留下的余韻,至今潤澤村民。物換星移,燕去燕回三百載,沙澳何氏,不管是居鄉漁樵耕讀或奔走仕途商道,務實的他們不會忘記,父兄相樂常有時,人生有待勤耕耘,是為樂耕。

  文 東江時報記者侯縣軍

  圖 東江時報記者周楠

編輯:李影君
上一篇:
国产97色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欧美日本在线观看|国产高潮流白浆喷水在线观看|少妇亚洲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