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4歲的女生朱殊怡在惠州大亞灣西區街道做一家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院長(詳見10月31日《惠州日報》A10版),看到這個消息,筆者不禁為這個年輕的養老中心院長及她的團隊點贊。養老服務行業方興未艾,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像朱殊怡這樣的年輕人選擇投身養老服務業,既能實現就業,更能成就事業,而老年人也能更多更好地感受朝氣和活力,乃雙贏之舉。
近段時間,“村BA”成為惠州鄉村一大盛事!皵y手美麗非遺 助力鄉村振興”2023年惠州市鄉村男子籃球賽在各縣(區)開展了選拔賽,現場氛圍火爆,頒獎環節更是吸睛:博羅湖鎮選拔賽的冠軍獲得健壯的黃牛一頭,黃牛在現場“走秀”一圈,憨態可掬;龍門龍田冠、亞、季軍的獎品,不僅有龍田鎮兩大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絲苗米、胡須雞活雞,還有在當地蔬菜種植基地剛采摘下來的大冬瓜、西瓜等,可謂是村味十足、“土”得地道。
物換星移,一批沉睡的工業遺產得以“蘇醒”,眾多老廠房蝶變為文化創意新場景,也有一些老廠房繼續“沉睡”。我們該如何讓更多的工業遺產“活”起來,更好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煥發“嶺南名郡”時尚魅力?
從經濟學角度看,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它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高效能、高質量,區別于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生產力發展方式,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
這個中秋國慶假期,號稱史上熱度最高的國慶黃金周。8天假期,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半個多中國的人都在外面旅游。而惠州的雙節旅游成績也很不錯,據不完全統計,8天假期,惠州接待游客約390.3萬人次,比2022年增長167%;旅游收入約23.2億元,比2022年增長175%。
中秋節少不了吃月餅,猶記得小時候一家人圍坐在院子里,等到月上中天,拿著面盤那么大的月餅和月亮比大小,比完之后大快朵頤的快樂。長大以后,很多人吃月餅吃的是中秋節的儀式感,吃的是一家團圓的美好寓意,吃的是對故鄉的鄉愁,味道卻不再是小時候那個味道了。
日前發布的一則《惠州市中心區慢行系統改善提升規劃方案(公示稿)》引發網友熱議。在惠州市區騎車出行,環境將更加“友好”。 騎自行車或者電動自行車出行省錢、便捷、方便停放,若還有不夠完美之處,交通環境可算其一。所以,城市慢行系統改善提升,往往吸引大量關注。 全國范圍內,非機動車道不連貫、狹窄頗受詬病,一些路段不時出現臺階、井蓋等“路障”,疊加上下橋路段的坎坷和陡峭,對騎行者形成難度不小的...